當前位置: | 首頁 |
|
索引號: | 330411ZF000000/2010-148302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發布單位: | 區財政局 | 生成日期: | 2010-04-16 |
文號: | 來源: | 南京大漢 |
索引號: | 主動公開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單位: | 區財政局 |
生成日期: | 2010-04-16 |
文號: | |
來源: | 南京大漢 |
發布日期:2010-04-16 瀏覽次數:
關于嘉興市秀洲區200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0年3月15日在嘉興市秀洲區
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秀洲區財政局局長 王愛根
各位代表:
我受區政府委托,向大會書面報告2009年全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全區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全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全區上下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雙業并舉,轉型提升”經濟工作主戰略的各項措施,深化“項目提升年”活動,深入推進公共財政改革,努力豐富“三個三”工作措施,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全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扎實推進財稅機制體制創新,規范預算管理,強化財政監督,推動了財政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制度化進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財政工作任務。
(一)一般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區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為207000萬元,其中區級地方財政收入為71736萬元。實際執行結果,一般預算總收入為212351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2.6%,增長11.0%;其中:區級地方財政收入72732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4%,增長10.7%。區級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部分19708萬元,增長9.3%;營業稅部分20341萬元,增長17.3%;企業所得稅部分6773萬元,增長4.4%;個人所得稅部分610萬元,下降4.7%;房產稅3515萬元,增長38.4%;土地增值稅3301萬元,下降5.3%;土地使用稅5565萬元,增長12.3%;印花稅1502萬元,增長11.7%;車船稅4萬元,下降98.5%;耕地占用稅3393萬元,增長15.9%;罰沒收入4189萬元,增長1.6%;其他收入53萬元,增長32%;行政事業性收費656萬元,下降1.2%;教育附加收入2296萬元,增長10.7%;排污費收入826萬元,增長1.1%。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為69000萬元。實際執行結果,一般預算支出79984萬元(含高鐵債券支出11875萬元),為年度預算80875萬元(年初預算69000萬元加高鐵債券支出11875萬元)的99%,其中經常性支出65758萬元增長8.2%。2009年一般預算支出,堅持以公共需求為導向,提高財政對政權運轉、教育、科技、農業、公共衛生、社會保障體系等民生支出的保障能力,突出重點,支持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區支出主要項目的完成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2670萬元,增長1.8%;公共安全支出7911萬元,增長15.2%;教育支出21706萬元,剔除專項支出1596萬元,教育經常性支出20110萬元,增長9.1%;科技支出2854萬元,增長2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823萬元,下降17.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82萬元,下降2.2%;醫療衛生支出3347萬元,增長36.2%;環境保護支出1107萬元,下降1.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170萬元,增長16.5%;農林水事務支出7084萬元,增長9.2%;交通運輸支出12221萬元,增長2334.4%;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375萬元,下降56.4%;糧油物資儲備等管理事務支出101萬元,下降27%;其他支出33萬元,下降69.2%。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區政府性基金收入56980萬元。實際執行結果,全區政府性基金收入68993萬元,為年度預算的121.1%,增長12.1%。其中:散裝水泥專項基金收入139萬元,增長40.5%;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204萬元,增長89.6%;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466萬元,下降41.5%;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收入2058萬元,增長0.7%;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374萬元,增長12.2%;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入612萬元,下降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60869萬元,增長14.5%;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267萬元,增長14.7%;育林基金收入4萬元,下降75%。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性基金支出為55400萬元。實際執行結果,全區政府性基金支出為68826萬元,為年度預算的124.2%,增長14.6%。其中:散裝水泥專項基金支出23萬元,下降8%;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支出239萬元,下降13.1%;地方教育附加支出2106萬元,下降42.9%;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1500萬元,增長0.5%;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支出1487萬元,下降29.5%;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732萬元,下降42.7%;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61686萬元,增長25%;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000萬元,下降16.7%。
(三)圍繞全年財政收支工作目標,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年來,面對嚴峻的財政經濟形勢,及時提出了“精神振奮、頭腦清醒、思路理性、措施得力”的財政工作總要求,把“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保障收支與平衡”作為財政工作重中之重來抓,認真處理好保障收入與穩定經濟、改善民生與扶持經濟、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保障重點與統籌兼顧、依法行政與創新創業等五個關系,并切實做好“保增長、促轉型、重民生、抓改革、建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1、加大收入管理力度,努力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面對年初連續出現收入負增長的嚴峻形勢,圍繞“強管理”的要求,進一步發揮護稅協稅網絡的作用,夯實稅收征管基礎。一是強化分析。認真分析經濟形勢和收入態勢,對全區收入增減幅度較大的稅種和各項稅收進度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進行深入研究,及時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促進財政運行質態和稅收征管效率的提高。二是強化依法征收。依托護稅協稅網絡,建立動態稅源管理系統,切實做到區鎮聯動,重點稅源和零散稅源齊抓,努力確保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三是強化管理創新理念。積極推進稅收管理創新,進一步優化稅收征管服務,發揮稅收政策資源的最大效應,將稅收管理轉入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軌道,努力克服稅收政策調整帶來的減收影響,積極推進稅源分級分類管理和稅收信息化管理,較好的實現了全年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2、堅持服務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堅持服務發展為第一要務,強化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促進全區經濟轉型升級。一是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助推轉型升級。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投資規模,引導社會加大投資力度和完善投資結構,全年安排政府性投資6.9億元,增長15%。圍繞促轉型要求,加大財政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2009年安排工發資金、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節能資金、開放型經濟資金、三產發展資金、新能源產業資金、競爭力企業資金、環保專項資金、集鎮提升專項資金、交通專項資金、都市型農業專項資金等8700萬元,重點支持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生態環境建設。二是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補助力度。為鼓勵企業創業創新,積極支持落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進步”等有關政策,努力確??萍既椊涃M的法定增長,區級科技發展資金支出1600萬元,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創新體系建設,構建核心創新平臺、區域創新平臺、企業開發平臺和科技服務平臺。三是充分發揮國有資本作用,助推轉型升級。2009年通過整合國有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新增國資總量14.6億元;不斷拓寬融資渠道,申請信托融資5億元,基本完成企業債券發行申報工作;不斷優化國資投向,加大對“兩新工程”、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同時加大對科技孵化、現代物流等重點行業的投入力度,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四是大力上爭扶持政策緩解供需矛盾。全年通過區財政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向省、市財政申請扶持項目58個,申報扶持資金1.39億元,目前已到位項目30個,向上爭取資金4630.35萬元。
3、堅持公共財政,切實提供公共服務和保障民生
堅持公共財政建設目標,在保吃飯、保運轉的前提下,進一步調整財力投向,優化支出結構,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共同發展。一是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確保財政支農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長,不斷提高財政支農資金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2009年財政綜合預算安排支農資金1.52億元,增長15.27%,區財政出資3500萬元參股組建了欣農投資有限公司(新塍鎮),新增經濟薄弱村扶持資金100萬元。發揮農業綜合開發職能作用,直接參與農村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繼續加大教育和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區財政新增支出3469萬元,全面實施了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新增支出244萬元,提高了全區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安排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專項資金2000萬元,教育裝備專項資金1100萬元,加快推進危舊薄弱學校的改造和教育裝備的完善;免費提供教科書、資助中小學困難學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區財政2009—2012年用于區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總額不少于1300萬元。三是扎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和公共衛生的投入。調整和提高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財政補助標準;解決了鄉村醫生、殘疾人參加社保的補貼;安排合作醫療區級補助資金1386萬元;安排再就業專項資金800萬元。同時,區財政全面保障了對城鄉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事業、農村養老福利服務和公共衛生等政策資金。四是承擔市經濟適用房建設資金。2009年做好市經濟適用房建設資金的籌措工作,共上劃資金2290萬元。五是扎實做好各項惠民政策兌現工作。做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和農民種糧、購買大型農機補貼等政策兌現工作,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兌現率列全省第四,農民種糧、購買大型農機補貼政策兌現達100%。
4、堅持財政改革,規范財政管理,提高財政績效
一是以部門預算改革為核心,統籌安排財政可用資金。嚴格按照“收入一個籠子、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的預算管理模式,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制度改革。改進部門預算編制方法,完善預算定額標準體系和項目預算管理模式。為加大對部門預算的監督,根據區人大常委會的要求,探索和實踐了對區交通局、區文化教育體育局的部門預算列入了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的審議。二是以國庫集中收付改革為重點,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根據財政部和省市的總體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總體方案,出臺了《關于印發嘉興市秀洲區區級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實施意見的通知》等7個管理、核算文件。從9月份開始,對區公安分局、財政局、民政局、安監局、水利局等5個部門的20個核算單位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試點,目前運行基本正常,為下一步全面推開打下扎實的基礎。三是以績效評價改革為抓手,進一步加大財政監督力度。認真組織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小金庫”治理、企業財務會計信用等級評定和區級財政資金安全檢查的工作。四是以政府采購為平臺,強化預算執行監管。根據嘉興市工程項目政府采購操作規程和嘉興市部門集中采購管理暫行辦法,醫藥設備和以財政資金為主建設的工程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拓展政府采購面,擴大政府采購量,政府采購“擴面增量”工作取得明顯效果。五是以嚴格控制行政成本為手段,強化增收節支。根據上級增收節支、履行節約的有關規定,出臺了增收節支厲行節約九條工作措施,行政支出得到較好控制。六是規范財政管理制度。2009年相繼出臺了《秀洲區財政支持現代新農村建設導向目錄》、《秀洲區北排、紅旗塘配套河道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秀洲區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秀洲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財政財務管理制度。
各位代表,2009年全區財政收支執行情況是在攻堅克難中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但是我們也清醒的看到,2009年是財政形勢比較嚴峻、比較困難的一年,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財政收入由高增長態勢轉為低增長。盡管隨著中央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和各級政府“保穩促調”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宏觀經濟環境趨勢向好,經濟形勢有所回升,但企業基本面沒有根本改善,投資、消費、出口等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構還未得到根本改變。加上增值稅轉型、小規模企業稅率下調等財政減收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難度加大。二是財政支出剛性不斷增強,平衡難度加大。財政支出上,在確保三個法定增長的同時,保穩促調、“兩新工程”、環境建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公益事業、維護社會穩定、推進水利“三大工程”,全面實施教師績效工資和教育基礎建設規劃等支出大幅度增加,平衡難度進一步加大。三是財政監管逐步到位,但監管力度有待提高。預算執行中剛性存在弱化現象,預算執行中有章不循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擠占、騙取財政資金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應對并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0年全區財政預算草案
根據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結合財政改革和發展的任務,2010年全區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扶持企業發展,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優化財政收支結構,保障民生和重點項目支出;深化“三個子”管理改革,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積極弘揚財政文化,提高干部隊伍素質,保持財政收入的均衡持續增長,推動經濟社會的平穩協調發展。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當前全區經濟、財政運行態勢,綜合考慮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和2010年預算收支執行中不可比因素,2010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清形勢、把握收入,務求收支平衡;工作重點是保收入、保民生、保穩定;在市對區財政體制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我們編制2010年全區財政收支預算草案如下:
(一)一般預算收支草案
1、收入預算草案
2010年,擬安排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231500萬元,增長9%。其中:區級地方財政收入擬安排79300萬元,增長9%。區級地方主要收入安排情況是:
(1)稅收收入安排71200萬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10.0%。其中:增值稅部分21595萬元,增長9.6%;營業稅部分22400萬元,增長10.1%;企業所得稅部分7504萬元,增長10.8%;個人所得稅630萬元,增長3.3%;房產稅3801萬元,增長8.2%;土地增值稅3600萬元,增長9.1%;土地使用稅6050萬元,增長8.7%;印花稅1620萬元,增長7.9%;耕地占用稅4000萬元,增長17.9%。
(2)非稅收入安排8100萬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1.0%。其中:罰沒收入4200萬元,增長0.3%;其他收入30萬元,下降43.8%;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520萬元,下降20.7%;教育附加收入2450萬元,增長6.7%;排污費收入900萬元,增長8.9%。
2、支出預算草案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10年全區一般預算可用資金預計為74200萬元,相應安排支出74200萬元,增長8.9%;其中:經常性支出71200萬元,增長8.2%,當年財政收支預算平衡。主要支出項目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800萬元,增長8.9%;公共安全支出8500萬元,增長7.4%;教育支出23950萬元,增長10.3%,剔除專項支出2100萬元,教育經常性支出21850萬元,增長8.7%;科學技術支出3100萬元,增長8.6%,占當年本級財政安排經常性支出的4.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900萬元,增長9.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00萬元,增長16.2%;醫療衛生支出3700萬元,增長10.6%;環境保護支出1200萬元,增長8.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530萬元,減少8.9%;農林水事務支出7680萬元,增長8.4%;交通運輸支出380萬元,增長10.0%;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440萬元,增長17.4%;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100萬元;糧食安全物資儲備事務支出120萬元;預備費800萬元,占當年本級支出預算額1.1%。
(二)政府基金預算收支草案
1、收入預算草案
2010年,擬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57920萬元,下降16.0%。其中:散裝水泥專項基金收入100萬元,下降28.2%;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120萬元,下降41.2%;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800萬元,增長71.7%;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收入2200萬元,增長6.9%;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550萬元,增長7.4%;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入650萬元,增長6.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50000萬元,下降17.9%;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500萬元,下降33.8%。
2、支出預算草案
根據政府性基金??顚S玫脑瓌t,2010年擬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58580萬元,下降14.9%。其中:散裝水泥專項基金支出80萬元,增長247.8%;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支出500萬元,增長109.4%;地方教育附加支出2300萬元,增長9.2%;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1500萬元,與上年持平;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支出2200萬元,增長47.9%;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800萬元,增長9.4%;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50000萬元,下降18.9%;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200萬元,增長20%。
2010年,全區財政收入預算安排是比較穩妥的,與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我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吻合,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但分析2010年,財政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財政運行矛盾將進一步突出:一是財政收入增幅還將乏力。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運行總體有所回暖,但仍未真正走出低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收入、外貿出口增長緩慢、開放型經濟形勢仍然嚴峻,二產增長乏力,工業性投入后勁明顯不足,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矛盾未能緩解,由于多重壓力的影響,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仍然不高。拉動我區地方稅收總量擴張的房地產業、建筑業的稅收收入,雖然近階段房地產形勢有所好展,但由于土地資源因素的影響,后序開發后勁不足。新興產業的引進,根據出臺的政策,僅在收入上有所增長,但在可用財力上前期得不到支配。增值稅轉型、小規模企業稅率下調、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財政減收因素較多。二是收入結構和支出結構調整難度較大。三產發展不快,地方性主稅種收入增幅緩慢,收入結構調整較難;政府職能轉變緩慢,改變財政支出“越位”和“缺位”難度仍然很大。三是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突出。區財政基本仍處于吃飯財政,在確保農業、教育和科技法定增長的同時,“事權下移”,上級出臺的各種配套政策越來越多,城鄉一體化建設、生態建設、環境建設和社會保障、全面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益事業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支出大幅度增加,財政收支矛盾將進一步突出,在執行中財政收支平衡的任務相當艱巨。
三、完成2010年預算任務的主要措施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非常艱巨,我們要充分認識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正確處理好保障收入與穩定經濟的關系,改善民生與扶持經濟的關系,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系,保障重點與統籌兼顧的關系,努力實現財政平衡,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持科學發展,以組織收入為重點,努力實現財政收入持續增長和結構優化。首先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全局,緊緊圍繞“雙業并舉,轉型提升”經濟工作主戰略,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和增強地方財力為著眼點,積極創新財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建立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協調國地稅部門抓緊落實好重點企業稅源事前監控制度,著力提高重點稅源管理和稅收分析預測質量和效率。加強個體稅源、外來建筑業管理的監管力度,強化各項收入措施落實到位。要在加強大稅種征管的同時,以調整小稅種比率、標準和擴大征收范圍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小稅種的征收,促進收入結構的調整,努力實現財政收入的可持續增長。同時,要推進政府非稅收入征管改革,健全和完善鼓勵的體制機制,努力擴大財政收入規模。其次要充分發揮財政調控職能,整合和梳理支持轉型升級和高新技術企業等發展的優惠政策,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通過政策導向,提升優化經濟結構,培育和壯大新的經濟,增強財政可持續增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尤其是要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物流業作為結構調整的突破口,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措施,做大做強第三產業,著力培植地方財源。要積極落實“兩新工程”的各項政策,大力推進“兩新工程”建設。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扶持力度,加快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促進農民增收。要積極探索研究國有資源類、資產類非稅收入和國有資本收益的征管辦法,拓寬政府非稅收入征收范圍和渠道,確保增收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推進增收節支“持續化”,降低成本保平衡。根據上級增收節支、厲行節約的有關規定,要進一步落實增收節支、厲行節約的有關規定,采取切實的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追究,努力使增收節支、厲行節約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努力使行政支出得到較好控制。要進一步健全財政監管機制,規范財經秩序,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遵循“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則,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嚴格控制行政成本,強化預算約束,努力實現收支平衡。
(三)優化支出結構,提升支出績效,為改善民生提供財力保障。以促進基本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按照公共財政的框架要求,全面樹立城鄉協調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財政調節各種利益矛盾,協調社會利益關系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改善民生、解決社會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要努力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法定支出、民生支出需要,確保新增財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并落實向困難群眾、向農村、向基層、向社會事業傾斜,促進城鄉和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要求。二要集中有限財力,進一步完善健全社會保障投入機制,逐步完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和低保制度。三要增加對公共服務領域、教育、就業、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力度,促進社會和諧,支持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四要進一步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五要加強社會防控體系建設,建立和落實預警預案專項資金,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抵御風險的保障能力。
(四)深化財政改革,不斷創新財政管理機制。繼續深化“三個子”管理,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著力推進公共財政“公開化”,要構建公共財政收入、支出、預算、核算、績效監督和技術支撐等體系,推進預算、國庫集中收付、非稅收入管理、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分系統、分行業逐步建立和完善滿足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財政供給標準體系,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一要進一步推進部門預算編制改革,繼續完善和規范預算管理制度,細化部門預算編制,穩步推進全口徑預算建設,將所有政府性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預算統一管理,統籌分配,綜合平衡,完善預算定額標準體系和項目預算管理模式,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和透明度,增強預算約束力。二要在去年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加大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力度,擴大財政直接支付范圍,提高資金支付效率。三要進一步加大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鞏固完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繳分離,擴大電腦開票收費單位。同時,要全面實施國有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辦法,確保收入繳庫納入基金預算收入管理到位。四要按照“擴面增量,規范操作,提高效率,加強監管”的要求,完善政府采購的各項工作,簡化和規范審核操作程序,提高采購的效率與效益。五要建立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建設,積極探索和嘗試建立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六要進一步拓展國資運營領域,優化政府資源配置,提升國資運營效率;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國資監管考核,確保國資保值增值;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優化債務結構,合理控制債務規模,防范政府性債務風險。七要主動接受社會和人大的監督,推進預算透明公開,在去年區教育文化與體育局、區交通局的部門預算列入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基礎上,今年將區民政局、區農經局部門預算列入今年人民代表大會審議(詳見附件)。
各位代表,2010年全區財政工作任務將更加艱巨,我們將在區委的正確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依法治稅、為民理財、務實創新、廉潔高效”的財稅工作理念,增強危機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全力抓好各項工作,努力確保財政預算任務的完成,不斷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附件:1、秀洲區民政局二○一○年部門預算(草案)
2、秀洲區農經局二○一○年部門預算(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