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
索引號: | 330411ZF000000/2012-148305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發布單位: | 區財政局 | 生成日期: | 2012-08-08 |
文號: | 來源: | 南京大漢 |
索引號: | 主動公開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單位: | 區財政局 |
生成日期: | 2012-08-08 |
文號: | |
來源: | 南京大漢 |
發布日期:2012-08-08 10:44:16 瀏覽次數:
關于嘉興市秀洲區201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和2012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秀洲區財政局局長 王愛根
各位代表:
我受區政府委托,向大會書面報告嘉興市秀洲區201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2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全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區財政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化“平臺建設年”活動,緊緊圍繞“創新引領、雙業并舉、統籌發展、生態優先”四大戰略,按照“持續、平穩、健康、支撐、保障、引導”的“十二字”工作方針,秉承“實、穩、優”財稅核心價值,努力做好“生財、聚財、用財、理財、管財”等文章,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夯實財政收入基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規范預算管理,強化財政監督,深化財政管理改革,積極推進財政“三位一體”改革,完善財政運行機制,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財政工作目標和任務。全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較好,財政收入超額完成了區人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財政支出通過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有力保障了各項重點支出的需要,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一般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區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11年全區一般預算總收入為290000萬元,比上年調整預算數增長12%(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0.3%);其中:區級地方收入100800萬元,比上年調整預算數增長12%(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1.5%)。在執行過程中,經區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預計執行全區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為3210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2.1%;其中:區級地方收入為10817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9.6%。實際執行結果,全區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為325508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3.9%;其中:區級地方收入為108899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0.4%,區級地方財政收入主要項目是:
(1)稅收收入97826萬元,占區級地方收入108899萬元的89.8%,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9.6%。其中:
①增值稅收入部分2482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8.7%;
②營業稅收入部分25672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6.3%,主要原因是房地產業營業稅下降較大;
③企業所得稅收入部分17636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46.0%,主要原因是準備上市企業所得稅的大幅增長;
④個人所得稅收入為814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5.6%,主要原因是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稅率的調整;
⑤房產稅收入為5044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06.9%,主要原因是地稅部門2010年末的結轉因素影響;
⑥印花稅收入為2655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0.4%;
⑦城鎮土地使用稅收入為7002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82.1%,主要原因是地稅部門2010年末的結轉因素影響;
⑧土地增值稅收入為10127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9.4%,主要原因是預征率的提高;
⑨耕地占用稅收入為4053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3%。
(2)非稅收入11073萬元,占區級地方收入108899萬元的10.2%,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8.1%。其中:
①教育附加收入為5169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60.4%;
②排污費收入為96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4.0%;
③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為13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47.0%,主要從2011年起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從預算外納入一般預算管理;
④罰沒收入為3454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1.0%;
⑤水資源費收入為108萬元;
⑥其他收入為82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76.8%。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區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11年區本級支出預算為90800萬元,比上年調整預算數增長10.5%(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2.7%),剔除專項支出4200萬元,經常性支出為86600萬元,比上年調整預算數增長10.3%(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0.2%)。在執行過程中,經區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預計執行全年預算支出985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1.6%;全年支出預算剔除專項支出5100萬元,經常性支出為934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0.9%。實際執行結果,全年預算支出98637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1.7%;全年支出預算剔除專項支出5803萬元,經常性支出為92834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7.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
⑴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284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4.5%;
⑵公共安全支出8435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4.9%;
⑶教育支出33639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33.4%;其中:經常性支出2857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9.2%,高于地方財政經常性支出增幅1.4個百分點;非經常性支出5069萬元;
⑷科技支出4066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9.3%,高于地方財政經常性支出增幅1.5個百分點;
⑸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121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4.0%;
⑹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43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07.3%;
⑺醫療衛生支出4168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4.1%;
⑻節能環保支出1367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0.5%;其中:經常性支出633萬元,非經常性支出734萬元;
⑼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269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0.7%;
⑽農林水事務支出10121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9.8%,高于地方財政經常性支出增幅2.0個百分點;
⑾交通運輸支出441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38.1%;
⑿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582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41.6%;
⒀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95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43.7%;
⒁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619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52.4%,主要是列報口徑的變化,以前年度部分支出在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報支。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區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11年區本級基金收入為116370萬元,比上年調整預算數增長10.4%(比上年決算數下降18.2%)。在執行過程中,經區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預計執行政府性基金收入16147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3.5%。實際執行結果,政府性基金收入184033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9.4%。其中:
⑴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為3414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1.1%;
⑵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入為757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4.5%;
⑶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為106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23.3%;
⑷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為75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25.6%;
⑸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為153652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9.3%(經營性土地出讓略好于年初預計);
⑹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為5913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1.8%;
⑺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為876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30.3%;
⑻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收入為3417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4.5%;
⑼排污權有償使用收入為11875萬元[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09〕47號)、《浙江省排污權有償使用收入和排污權儲備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浙財綜〔2010〕143號)和《秀洲區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實施細則(試行)》(秀洲政發〔2011〕12號)等文件規定收取,并從2011年開始列入政府性基金管理];
(10)耕地開墾費收入為1946萬元;
(11)人防建設費收入為1906萬元;
(12)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96萬元。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區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11年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為110995萬元,比上年調整預算數增長12.4%(比上年決算數下降17.9%)。在執行過程中,經區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預計執行政府性基金支出145295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7.5%。實際執行結果,政府性基金支出153119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3.3%。其中:
⑴地方教育附加支出為3559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29.3%,主要安排用于校安工程建設;
⑵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為574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45.8%;
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為140645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6.7%,主要安排用于支付征地補償費、土地出讓前期開發等支出;
⑷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為15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76.9%,主要安排用于收儲土地儲備金;
⑸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為168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16.0%,主要安排用于“兩新”工程建設;
⑹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支出為4388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05.5%,主要安排用于王凝圩區、北部防洪工程和農業綜合開發工程;
⑺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支出為20萬元,與上年決算數持平;
⑻新型墻體專項基金支出為8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59.1%;
⑼排污權有償使用支出為673萬元。
(三)2011年財政工作主要情況
1、培植財源,夯實財政收入基礎
一是發揮財政職能,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圍繞“雙業并舉,轉型提升”經濟工作主戰略,以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為工作著力點,進一步完善措施,積極落實工業、三產、科技等各類專項資金11742萬元。加大“三農”扶持力度,全年區級農業支出達10121萬元,增長19.8%,爭取到市以上財政資金2307萬元,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農業基礎設施總投資3102萬元,不斷提高我區農業的競爭力。通過重點支持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進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二是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增強經濟發展活力。2011年全區財政承擔出口退稅額77520萬元,承擔增值稅轉型免稅額20942萬元,承擔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免稅額30292萬元,承擔再生資源利用免稅額1256萬元,承擔產業結構調整扶持支出8953萬元等共計138963萬元,為促進轉型升級和企業發展后勁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盤活財政間隙資金,減輕經濟運行資金壓力。全面正視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連續出臺貨幣緊縮、清理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政策,給地方造成資金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區財政積極有為,充分發揮調節作用,努力盤活各類財政間隙資金,為全區經濟運行排憂解難。通過向上爭取和利用區級財政間隙資金累計調度36940萬元,有效緩解了資金運行中的困難,有效地促進了全區經濟平穩運行。
2、多措并舉,促進財政經濟平穩增長
加強組織收入管理,高度關注、及時跟蹤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變化,深入經濟稅源、政策效應和預測預警分析,牢牢把握組織收入主動權,努力提升稅收收入質量,著力保持收入持續平穩增長。推進企業所得稅專業化管理,加強股權轉讓所得等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應用房地產評估技術,加強二手房交易稅收征管。將契耕兩稅征收管理納入核心征管體系,不斷完善房地產交易稅收一體化專業化管理。建立政府非稅收入項目目錄制度,強化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穩步推進政府非稅收入信息化建設。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強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性收入和水利建設基金等規費(基金)的征收管理,有效確保了財政經濟的平穩增長。
3、突出重點,提升惠民財政保障能力
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發展”的原則,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做到有保有壓,使有限的財力更多地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重點突出就學、就業、就醫、社會保障和公共安全等方面。一是加大科技人才教育文化事業投入。全年科學技術支出4066萬元,增長19.3%;人才工程資金支出784萬元,增長56.8%;教育支出33639萬元,增長33.4%,全面確保了九年義務制教育零交費和校安工程的推進;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121萬元,增長4.0%。二是加大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投入。全區醫療衛生支出4168萬元,增長24.1%;配合基層衛生體制改革撥付資金2200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430萬元,增長107.3%。三是切實關注區弱勢群體生產生活。積極落實城鄉弱勢群體的生活保障,發放低保救助金824.71萬元,物價補貼273萬元。重度殘疾人居家安養補助98萬元,殘疾人合作醫療保險補助130萬元。下達撫恤補助經費193萬元。實施困難群眾醫療救助151萬元,資助低保對象參加合作醫療個人出資部分54萬元。四是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兌現發放種糧農民綜合直補資金2287萬元、農機具購置補助資金274萬元、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資金708萬元。
4、強化管監管,推進財政管理
健全完善財政監管,實現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一是加強“收入一個籠子”管理。全面清理整頓收費項目,著力實施“票款分離”工作舉措,“收支兩條線”管理得到全面加強。二是落實“預算一個盤子”管理。進一步規范預算定額標準體系,改進部門預算編制方法,提高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透明度。三是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改變支付方式,加快實施“支出一個口子”管理。按照“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原則,2011年完成第三批國庫集中支付試點單位51家,累計完成家數占總戶數的69.3%。同時,出臺《秀洲區區級預算單位公務卡管理暫行辦法》,積極穩妥推進公務卡管理改革,首批已實施試點27家,占總戶數的16.9%。四是深化政府采購改革。運用“統一招標、結果共享、聯合監督”的集中采購新機制,推進政府采購“擴面增量”工作。五是開展“小金庫”全面復查工作。組織全區389個單位開展自查,自查發現存在“小金庫”問題的單位1戶,涉及小金庫金額24.40萬元。
5、深化改革,健全財政運轉機制
推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位一體”改革,構建新型財政組織架構,實現財政良性運轉機制。在認真調查研究,吸收嘉善等地試點經驗,結合我區財政實際,批準了區財政局有關編制事項。調整了相關職責、內設機構和事業單位,增設了區預算編制中心和區財政項目預算審核中心,為全面推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位一體”改革和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打下扎實的基礎。
各位代表,2011年全區財政收支執行情況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但是我們也清醒的看到,2011年是財政形勢比較復雜的一年,主要表現在:一是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收入方面,雖然財政收入保持較好的增長,但收入保持均衡持續增長的不確定因素仍較多。房地產市場迅速降溫,地方財政收入在短期內很難擺脫房地產業調控所帶來的波動影響;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實施,個體工商戶適用計征基數提高;繼續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等稅制改革減收因素增多。支出方面,由于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不僅要繼續保證“十一五”計劃重要項目的投入,還要保證為“十二五”規劃開好頭、起好步提出的新增投入。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進各項重點工程、民生工程、“兩新”工程等政府項目的投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支出的任務仍然繁重,實施我區“四大戰略”和“三大倍增計劃”需要財政資金的積極引導。同時企業退休人員增加退休費、城鄉公交一體化財政補貼、王江涇小城市建設配套、支援西部地區和援助省內欠發達地區等也需要財政保證,這些都給地方預算執行在把控時效性和均衡性方面帶來困難,財政支出壓力較大,財政收支平衡仍然矛盾突出。二是債務風險防范壓力加大。隨著全球性經濟增長失衡進一步顯現,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全球經濟復蘇充滿變數。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嚴峻,GDP增速回落,通脹預期管理值得關注。我區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性投資不斷加大,尤其是加快實施的“兩分兩換”和“兩新”工程建設以來,資金的需求加大,區、鎮兩級只能通過舉債的方式進行運營操作,這雖然有力地推動了工作的開展,但隨著金融政策調整、政府性融資清理和緊縮,給財政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風險,財政債務風險防范壓力加大。
二、2012年全區財政預算草案
按照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雙業并舉、轉型提升”經濟工作主戰略,立足基本、基礎、基層“三基”建設,突出財政“生財、聚財、用財、理財、管財”五大職能,充分發揮財政支撐、保障、引導三大作用,全面完成各項財政工作任務。2012年全區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我區“十二五”期間發展戰略部署,牢固樹立“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科學理財、加強監管”的總體理財觀,發揮財政支撐、保障和引導作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按照“科學、規范、公平、透明、有效”的要求,健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位一體”管理體系;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著力點,優化財政收支結構,強化民生保障;加強財政監督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加強“三基”建設,推進財政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為全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當前全區經濟、財政運行態勢,綜合考慮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和2012年預算收支執行中不可比因素,在市對區財政體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我們編制2012年全區財政收支預算草案如下:
(一)一般預算收支草案
1.收入預算草案
2012年,擬安排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647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2.0%。其中:區級地方財政收入擬安排12195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2.0%。區級地方主要收入安排情況是:
(1)稅收收入安排10965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2.1%。其中:①增值稅部分28175萬元,增長13.5%;②營業稅部分28420萬元,增長10.7%;③企業所得稅部分19978萬元,增長13.3%;④個人所得稅927萬元,增長14.0%;⑤房產稅5600萬元,增長11.0%;⑥印花稅2850萬元,增長7.3%;⑦土地增值稅12000萬元,增長18.5%;⑧土地使用稅6900萬元,下降1.5%;⑨耕地占用稅4800萬元,增長18.4%。
(2)非稅收入安排123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1.1%。其中:①罰沒收入4100萬元,增長18.7%;②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800萬元,增長38.5%;③水資源收入150萬元,增長38.9%;④教育附加收入5200萬元,增長0.6%;⑤排污費收入1000萬元,增長4.2%;⑥其他收入50萬元,下降39.4%。
2.支出預算草案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12年全區一般預算可用資金預計為155199萬元,相應安排支出155199萬元,增長11.2%。其中:上年結轉20371萬元、上級專項轉移支付24128萬元、當年預算安排支出1107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2.2%;其中:經常性支出1043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12.4%),當年財政收支預算平衡。主要支出項目為:⑴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8215萬元,增長4.9%;⑵公共安全支出10373萬元,增長10.0%;⑶教育支出47490萬元,增長7.2%,剔除專項支出5200萬元、上年結轉5379萬元、上級專項轉移支付4711萬元,教育經常性支出32200萬元,增長12.7%,比經常性支出增幅高0.3個百分點;⑷科學技術支出4810萬元,增長16.9%,剔除上年結轉210萬元、科技當年支出4610萬元,增長13.1%,比經常性支出增幅高0.7個百分點,占當年本級財政安排經常性支出的4.4%;⑸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318萬元,下降26.8%(主要原因是2011年上級專項轉移支付長虹橋補助600萬元);⑹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241萬元,增長15.8%;⑺醫療衛生支出9412萬元,增長16.8%;⑻節能環保支出5524萬元,增長7.1%;⑼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4774萬元,下降0.6%;⑽農林水事務支出21101萬元,增長11.8%,剔除上年結轉4651萬元、上級專項轉移支付4950萬元,農林水事務當年支出11500萬元,增長13.6%,比經常性支出增幅高1.2個百分點;⑾交通運輸支出4854萬元,增長22.8%;⑿資源勘探信息等事務支出728萬元,下降9.1%;⒀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3888萬元,增長72.2%(主要是上年結轉家電下鄉補貼2678萬元);⒁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680萬元,增長9.9%;⒂住房保障支出341萬元;⒃預備費1000萬元,占當年本級支出預算額0.90%;其他支出(援疆、援青等)1450萬元。
(二)政府基金預算收支草案
1.收入預算草案
2012年,擬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1270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下降31.0%。其中:⑴地方教育附加收入3500萬元,增長2.5%;⑵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入800萬元,增長5.7%;⑶散裝水泥專項基金收入100萬元,下降5.6%;⑷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100萬元,增長33.0%;⑸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110000萬元,下降28.4%;⑹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300萬元,下降44.2%;⑺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700萬元,下降20.1%;⑻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收入3500萬元,增長2.4%;⑼排污權有償使用收入為5000萬元,下降68.4%。
2.支出預算草案
根據政府性基金??顚S玫脑瓌t,2012年擬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135615萬元,下降20.2%。其中:上年結轉9919萬元、上級專項轉移支付4196萬元、當年預算安排支出121500萬元(下降20.7%)。主要支出項目為:⑴地方教育附加支出5501萬元,增長43.4%;⑵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33萬元,增長46.1%;⑶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2273萬元,下降27.7%;⑷農林水事務9822萬元,增長26.8%;⑸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128萬元,增長4.1%;⑹其他支出6829萬元,增長210.9%(含排污權有償使用支出5000萬元、彩票公益金支出383萬元等)。
2012年,全區財政收入預算安排是比較穩妥的,與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我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基本相吻合,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但分析2012年,財政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財政運行矛盾仍然突出:一是財政收入增速趨緩。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運行總體有所回暖,但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繼續蔓延;國內為控通脹,貨幣政策緊縮將連續,政府性融資清理和緊縮,用錢、用電、用工、用地緊張且成本進一步上漲,企業盈利難度繼續加大;繼續全面落實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和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等各種制約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因素較多,財政收入增速還將趨緩。二是收入結構調整難度仍然較大。由于特定的區域環境,三產發展速度仍然不快,國家宏觀持續調控房地產業,地方性收入主稅種的營業稅收入增幅將仍然緩慢,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收入結構調整難度仍然很大。三是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在確保農業、教育和科技法定增長的同時,各級出臺的各種配套政策將繼續增加,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殘疾人事業、社會管理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王江涇鎮小城市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綠道、“兩高”森林通道等)等支出大幅度增加。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財政收支平衡的任務依然艱巨。
三、完成2012年預算任務的主要措施
發揮財政“三大”作用、“三個子”管理和“三基”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財政工作的主要方針和重要任務,必須殫盡竭力、不遺余力地加以貫徹落實。
(一)繼續發揮財政“三大”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一是發揮財政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加快轉型。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把經濟是財稅之源始終放在財政工作的首位,把穩定經濟增長作為第一要務、促轉型作為第一主線,轉變經濟增長發展方式為主線,發揮財政資金的支撐作用,按照“存量調結構、增量調方向、增量調存量”的要求,積極梳理和整合各項財政扶持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突出重點支持經濟總量和運行質量加速提升。支持經濟結構和產業體系加速優化,支持“三大平臺”、“三大倍增計劃”和項目提升,使有限的財力資源調動更大資本資源,增強轉型動力。正確處理好保障收入與扶持經濟的關系,積極貫徹落實各項稅收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助推經濟加快轉型和“一核兩翼”組團式發展平臺的構筑。按照優先發展服務業的要求,貫徹落實促進服務業發展財稅政策,引導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支持現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務外包、創意產業和商貿流通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切實加大農業的扶持,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確保預算內按法定比例增長,強化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落實各類支農惠農政策,積極推進農業基礎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推進國有資產的重組整合,提高國資服務地方經濟的參與度和規范化管理水平。二是發揮財政保障作用,著力改善民生。把強保障作為第一主題,重民生作為第一目標,保穩定作為第一責任,正確處理好改善民生與扶持經濟的關系。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確保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繼續加大支持教育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重點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和薄弱學校改造;穩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應保盡保的財政配套政策;根據全面推進“充分就業區”的要求落實就業各項政策;加大對困難人群、低收入群眾的幫扶力度,使公共財政最大限度惠及全區人民;支持王江涇鎮小城市建設和現代新市鎮及城鄉一體新社區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三是發揮財政引導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加大財政的投入,發揮規范排污權交易資金的使用效益,支持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建設,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生態綠網項目等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繼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城鄉均等化;加大對“法治秀洲”、“平安秀洲”的建設投入,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落實鎮、街道社會事業服務中心、城鄉社區社會事務站建設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各項政策;推進村級組織建設,加大對村級組織運轉保障和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繼續探索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引導各項支農資金向“一事一議”項目平臺集聚,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二)深化財政“三個子”管理,推動各項財政改革。面對國家嚴厲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經濟運行“四缺”給財政收入帶來的嚴峻形勢,切實把握組織收入的主動權,進一步創新護稅協稅的工作機制,加強各類稅源的管理,努力確保收入均衡可持續增長,保證各項財政改革工作順利推進。一是切實加強“收入一個籠子”的管理。發揮財政聚財的職能作用,大力實行“收入一個籠子管理”,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各項政府非稅收入的制度建設,強化對重點執收單位、執收項目、票據使用單位的動態監管,規范執收行為。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規范政府非稅收入預算管理,將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全部納入一個籠子管理。二是認真落實“預算一個盤子”的管理。發揮財政理財的職能作用,建立“全口徑”的政府預算體系。逐步建立由政府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以及政府性債務計劃組成并有機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健全預算編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機制。按照預算編制原則將所有政府性收支納入一個盤子預算,統籌安排、綜合平衡。進一步完善預算定額體系,健全完善預算支出費用標準體系和資產配置標準體系。同時積極穩妥推進部門預算公開。三是全面推進“支出一個口子”的管理。根據省財政廳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的總體要求,2012年對區級單位全面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和全面推進公務卡制度改革,所有支出納入一個口子,嚴格控制行政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建立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蹤問效的資金支付使用監控機制和績效監督機制,督促預算單位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績效和預算支出執行的均衡性。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部門“三公經費”公開,鞏固“小金庫”治理成果,關注政府債務,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防范。
(三)立足財政“三基”建設,推動各項財政工作。一是立足基本,全面提升隊伍素質。按照經批準的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位一體”財政組織機構改革方案,全面啟動“三位一體”機構改革方案,調整職能、調整機構、調整和充實人員、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圍繞建立一支“作風優良、業務精干、廉潔高效、能打硬仗”的財政隊伍的目標,通過抓班子示范,提高引領能力;抓學習引領,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力;抓效能建設,提高服務能力;抓廉政建設,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全面提升干部隊伍“軟實力”。二是夯實基礎,增強地方財政實力。切實把握著力支持產業集聚區發展,著力服務企業發展,著力支持“三農”發展,著力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著力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五個著力點”,支持調整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收入結構。探索財政支持與市場化運作的對接方式,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構建地方政府與稅務部門護稅協稅機制,夯實社會化征管基礎。構建經濟發展與培植財源良性互動機制,提高地方經濟實力。三是強化基層,規范基層財政管理。按照“省級加強指導、市級大力推動、縣級抓好落實”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建設的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制定出臺我區加強基層財政建設的指導性意見,積極推進鎮、街道財政建設工作。加強對鎮、街道財政在預算編制、賬戶設置、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會計核算和票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和指導及人員的培訓和培養,推進基層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鎮、街道財政公共服務能力。
各位代表,2012年全區財政工作任務將十分艱巨,我們將在區委的正確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發揮新形勢下財政支撐、保障和引導作用,切實加強“三個子”管理和“三基”建設,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全力抓好財政各項工作,促進財政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努力確保財政預算任務的完成,為打造現代田園新秀洲作出應有的貢獻。